喜报|我院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斩获国家一等奖和三等奖!

发布者:现代农学院发布时间:2025-07-21浏览次数:10

    7月20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全国决赛在烟台大学落下帷幕。由我院董迎辉教授指导的项目《文蛤BCMO1基因变异与红壳色形成的相关性研究》斩获国家一等奖、省一等奖;由陈彩芳教授指导的项目《缢蛏对低氧适应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获国家级三等奖、省三等奖。


    本次获奖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生命科学类专业的教学成果与育人成效,也体现出教师团队在学科竞赛指导中的扎实功底与敬业精神。学院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持续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教融汇”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着力培养更多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型专业人才,助力生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家一等奖、省一等奖:

项目名称《文蛤BCMO1基因变异与红壳色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指导老师:董迎辉、姚韩韩

项目成员:陈君越、钱榆涵、施逸、任佳威、徐雅柔

研究意义:项目以红、白壳文蛤为实验材料,对比红、白壳文蛤外套膜等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克隆BCMO1基因全长序列,筛查与红壳色相关的SNP位点;检测BCMO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并用RNAi技术初步验证其功能,综合关键基因、关联SNPs、表达蛋白和RNAi结果,初步解析文蛤BCMO1基因调控类胡萝卜素代谢的信号通路和分子调控机制,为深入开展分子设计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国家三等奖、省三等奖:

项目名称《缢蛏对低氧适应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指导老师:陈彩芳、戴文芳

项目成员:罗婷婷、徐安祈、周欣意、莫羽艳、徐沁琦

研究意义缢蛏为研究对象,在生理水平上查明其在低氧下的代谢变化规律及其代谢特征,在组学水平上挖掘其低氧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在基因水平上探讨其关键耐低氧基因对低氧条件的响应及其SNP多态性与耐低氧性状的关联性,全面系统解析缢蛏低氧适应性机理,以期为其耐低氧新品种培育积累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CULSC)是国家级A类竞赛,以创新实践驱动学生深耕前沿领域,全面提升学术视野、创新思维与专业素养,是生命科学领域高权威性与强影响力的国家级竞赛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和铸造团结合作精神。